专业探秘⑧:融合多元科技,打造灵动的智能天地——机器人工程
浏览:10次 发布日期:2025年06月26日
图片


校友风采

Quzhou University



1

韩玥

生源中学:

浙江省绍兴市鉴湖中学

毕业去向:

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

图片


2

龚奇锴

生源中学:

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第一中学

毕业去向:

东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

图片


3

卢晓婷

生源中学:

东阳市第三高级中学

毕业去向:

浙江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

图片



主要课程

Quzhou University



      工程图学、工程力学、机械设计基础、机械制造基础、电工电子学、单片机原理与应用、电气控制与PLC、自动控制原理、液压与气压传动、机器人工程导论、机器人机械基础与机构学、机器人驱动与控制、现场总线技术、智能机器人编程与应用。

图片



就业方向

Quzhou University



      本专业毕业生具备机器人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设计、以及机器人系统集成、工艺与工装、运行与管理、检测与维护等专业知识和能力,能在工业自动化,特别是工业机器人技术相关领域从事系统设计与开发、技术集成、工艺工装、系统安装、维护和技术管理等工作。

图片



图片

专业推荐人

图片

      王涛,博士,教授,2008年入选浙江省教育厅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,2009年入选衢州市115人才。主要研究方向:自动检测与智能控制系统、CAD/CAE/CFD分析与优化设计等。先后主持完成省科技厅项目1项,省课堂改革项目1项,市科技局项目1项,参与省部级项目6项,国家项目2项,主持完成多项企业横向项目。发表论文多篇,授权发明专利2项,实用新型专利15项。指导学生获浙江省大学生机器人一等奖3项,二等奖4项,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,二等奖6项,全国机械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1项,三等奖1项,浙江省机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,浙江省工程训练大赛一等奖1项,二等奖2项,浙江省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二等奖5项。指导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篇,以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10项。指导学生完成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和浙江省大学生创新和推广项目5项。


专业概况

Quzhou University



      衢州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创建于2019年,本专业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省重点学科为学科平台、以浙江省衢州空气动力装备技术创新服务平台(2013年)为科技创新平台、以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(2015年)和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(2015年)为实践平台、以机械工程学科-浙江省一流学科(B类)(2015年)和省级空气动力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(2017)建设为契机,坚持“融入地方、对接产业、面向国际、协同创新、应用为本”的专业建设思路,充分整合校内外工程教育资源,产教深度融合,创新了基于校企“全程交互式”工程教育理念的机械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,构建了“实验课程、实践环节、科研训练、学科竞赛及科技创新”的“五位一体、能力贯穿”实践教学体系,通过共引、共育、共享建设工程应用型教师队伍,校企共建校内外工程实践基地,推进了“全程参与、深度融合、协同育人”的人才培养综合教学改革,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,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。

图片

      本专业以工程应用为背景,培养面向智能制造、服务于区域特色产业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的专门人才。专业融合了计算机技术、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,侧重于研究和设计,是相关学科和科研的起步,分设工业机器人、智能机器人等两个方向模块,设有工程图学、工程力学、机械设计基础、机械制造基础、电工电子学、单片机原理与应用、电气控制与PLC、自动控制原理、液压与气压传动、机器人工程导论、机器人机械基础与机构学、机器人驱动与控制、现场总线技术、智能机器人编程与应用等系列理论课程,以课程实验、课程设计、各类实习、毕业设计(论文)、课内外创新等实践环节为平台,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。

图片

      专业教师团队开展源于特色产业的应用性研究,不断提升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能力,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先进控制理论及应用、机器人与智能控制、机器人装备制造等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方向;学科建设注重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,科研反哺教学,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,成果丰硕。

      本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可以参加挑战杯、互联网+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、机械设计大赛、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、力学竞赛、机器人竞赛、工业设计大赛、职业规划大赛、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、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等二十多种学科竞赛。学生毕业后,能在工业自动化,特别是工业机器人技术相关领域从事系统设计与开发、技术集成、工艺工装、系统安装、维护和技术管理等工作。经过5年左右的实践锻炼,成为机器人工程及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。

图片
图片



图片


图片



我和我的专业
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
      周起松,中共预备党员,机器人工程专业2023级本科生,在校期间担任班级团支书。在大学的时光里,我一路探索、成长,积累了诸多珍贵的经历。

图片


兴趣本源

      起初,我仅想着选择一个与理科相关的专业,机缘巧合之下,我踏入了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学习之路。刚进入大学的我并未做过多预设,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,我逐渐发现这个专业的独特之处。它涉猎多种技术领域,虽广度有余而深度稍欠,但恰恰是这种多元性激发了我的求知欲。因为发自内心地想学,我坚信只要努力,便能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。每一堂课上,我都全神贯注,深入钻研专业知识,用所学解开心中疑惑的那一刻,满满的成就感油然而生。这份成就感不断驱使我更加认真、专注地投入学习,也让我愈发笃定自己对这个专业的热爱。


学在衢院

      大一刚入学,我担任了体育委员。这段经历不仅锤炼了我的组织协调能力,更让我在运动中舒缓学习压力,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专业学习。凭借对专业知识的热忱与勤奋,我在大一取得了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,这份荣耀成为我不断奋进的强劲动力。与此同时,我积极备考英语四六级并顺利通过,为自己打开了获取专业前沿知识的新窗口。

      步入大二,我肩负起团支书的职责,在精心做好班级团支部工作的同时,也从未放松专业学习。在大学里,专业知识的汲取不能局限于课堂,更要在课外主动探索,阅读专业书籍和参加各类学科活动都是拓宽知识面的良策。课余时间,我通过自主学习顺利通过计算机C语言二级考试,进一步提升了专业技能。


未来可期

      对于未来,我有着明确的规划。在学业上,我将持续秉持钻研精神,深耕专业知识领域,力求在专业研究上取得更深层次的成果。我计划积极参与更多科研项目,借此锻炼科研能力,同时考取高含金量的专业相关证书,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筑牢根基。

      职业发展上,我期望能够进入技术类岗位,从基层起步,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,在实践中积累经验,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从长远来看,我立志成为行业内的专业翘楚,为推动行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
静候你来

     亲爱的2025级新生们,恭喜你们即将开启一段崭新而精彩的旅程。大学时光,是你们追逐梦想、塑造自我的黄金时期。在专业学习中,要始终怀揣好奇心与求知欲,主动遨游于知识的海洋;莫要畏惧困难与挫折,每一次挑战皆是成长的宝贵契机。

     积极投身各类活动,无论是学术竞赛、社团活动还是体育赛事,都能全方位锻炼你们的综合能力,拓宽人脉资源。同时,要学会合理规划时间,平衡好学习与生活;学会独立思考,明晰自己的目标,脚踏实地、稳步前行。

     愿你们在这美好的大学时光里,不负韶华,以梦为马,书写属于自己的绚丽篇章!



图片


历年分数线

图片